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
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及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
推動項目 | 執行情形 | 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 | |||||||||||||||||||||||||||
---|---|---|---|---|---|---|---|---|---|---|---|---|---|---|---|---|---|---|---|---|---|---|---|---|---|---|---|---|---|
是 | 否 | 摘要說明 | |||||||||||||||||||||||||||
一、公司是否建立推動永續發展之治理架構,且設置推動永續發展專(兼)職單位,並由董事會授權高階管理階層處理,及董事會督導情形? | 本公司依「統一企業永續發展實務守則」中所揭櫫的各項方向與目標,逐步在企業內部推展落實。我們於 106 年正式成立「企業社會責任(CSR)委員會」,111年更名為「永續發展委員會」,由總經理擔任主席,財務群主管擔任召集人,轄下分為五大功能群組,由多位不同領域的高階主管擔任群組召集人。委員會定期召集五大功能群組召集人,共同檢視永續發展工作執行情形並依公司營運及外部利害關係人關切議題訂定永續工作重點及目標。五大功能群依循委員會所制定出的政策和指標各別運作,各自研擬相應之計畫和專案,並須定期掌控與追蹤執行進度以呈報予「永續發展委員會」。 「永續發展委員會」為統一企業永續發展運行的中樞機構。對外,委員會負責統一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審核、辨識利害關係人所關注之永續議題,回應利害關係人是本公司永續發展的基礎,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預計規劃於114年5月向董事會呈報;對內,負責擬定企業的永續政策、各功能群組關鍵績效指標、目標、計畫以及審核執行績效。委員會除定期運作外,每季追蹤五個面向(產品研發管理、環境管理、食安管理、永續採購管理、職安管理),共17項永續管理指標及追蹤執行進度(詳細永續管理指標請詳參永續報告書)。 113年度委員會於董事會中共呈報4次永續發展相關事宜,議案內容包含: 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規劃落實情形;當年度永續發展工作執行狀況、重點績效檢討及未來工作重點計劃;成立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案小組等事宜。董事會關注ESG及風險管理執行成果,並且在需要時敦促經營團隊進行調整,委員會聽取董事會意見以強化調整項目。 |
無 | |||||||||||||||||||||||||||
二、公司是否依重大性原則,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評估,並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策略? | 本揭露資料涵蓋公司於113年1月至113年12 月間在主要據點之永續發展績效表現。風險評估邊界以統一企業台灣地區為主,涵蓋永康、新市、台中、楊梅、中壢五大總廠及湖口園區。 永續發展委員會依據永續報告書之重大性原則進行分析,建立系統化流程以鑑別重大利害關係人與永續議題,包含檢視海內外食品業重大主題、價值鏈影響內容,以及整合各部門相關資料,據以評估具重大性之 ESG 議題訂定有效辨識、衡量評估、監督及管控之風險管理政策及採取具體之行動方案,以降低相關風險之影響。 依據評估後之風險,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策略如註一。 |
無 | |||||||||||||||||||||||||||
三、環境議題 (一)公司是否依其產業特性建立合適之環境管理制度? |
(一)本公司所有廠區皆依循ISO 14001建立環境管理系統及持續通過第三方驗證,2024統一企業投入各廠區環保費用,包含設備更新,容器回收費用,清運及空污費等環保投資金額為520.42百萬元,較2023年上升59.06百萬元, 2024並依據ISO14064-1規範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追蹤減排成效並公開揭露於永續報告書及本公司網站。 (https://www.uni-president.com.tw) |
無 | |||||||||||||||||||||||||||
(二)公司是否致力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使用對環境負荷衝擊低之再生物料? | (二)
|
無 | |||||||||||||||||||||||||||
(三)公司是否評估氣候變遷對企業現在及未來的潛在風險與機會,並採取相關之因 應措施? | (三)
|
無 | |||||||||||||||||||||||||||
(四)公司是否統計過去兩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用水量及廢棄物總重量,並制定溫 室氣體減量、減少用水或其他廢棄物管理之政策? | (四)
|
無 | |||||||||||||||||||||||||||
四、社會議題 (一)公司是否依照相關法規及國際人權公約,制定相關之管理政策與程序? |
本公司恪遵相關勞動法規,支持並遵循國際公認之《世界人權宣言》、《聯合國全球盟約》以及國際勞工組織《工作基本原則與權利宣言》等人權規範與原則,通過「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人權政策」,並公布於本公司網站,宣示杜絕侵犯人權之行為;此外,亦持續提升及改善人權相關議題之管理,其具體方案、措施,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各項:
|
無 | |||||||||||||||||||||||||||
(二)公司是否訂定及實施合理員工福利措施(包括薪酬、休假及其他福利等),並將 經營績效或成果適當反映於員工薪酬? |
本公司已訂定及實施合理員工福利措施,並將經營績效或成果適當反映於員工薪酬
|
無 | |||||||||||||||||||||||||||
(三)公司是否提供員工安全與健康之工作環境,並對員工定期實施安全與健康教育? |
|
無 | |||||||||||||||||||||||||||
(四)公司是否為員工建立有效之職涯能力發展培訓計畫? | 秉持「專業精耕、職涯發展、終身學習」等教育訓練理念,本公司從願景、使命、任務目標到策略展開,建置完整的人才培育體系。在各人才培育體系中,我們針對核心、專業、管理職能,及身心靈、組織發展需求、集團「品格」「品牌」與「品味」發展方向,規劃各階層學習地圖、制定年度能力發展培訓計畫,並據此落實推動。本公司培訓計畫涵蓋面相 包括:新進人員訓練、核心職能訓練、美感品味培育、各階層主管訓練、事業夥伴培訓、經營管理講座、行銷人才訓練、業務人才訓練、內部講師培育、職務別專業訓練、健康樂活講座、藝術人文講座等;培訓範圍包括:高階主管、中階主管、基層主管、一般同仁等。113年教育訓練辦理實績統計,共計完成59,456人次,總時數為150,249.5小時。 | 無 | |||||||||||||||||||||||||||
(五)針對產品與服務之顧客健康與安全、客戶隱私、行銷及標示等議題,公司是否遵循相關法規及國際準則,並制定相關保護消費者或客戶權益政策及申訴程序? | 本公司掌握和管控產品的價值鏈,由原物料、生產過程、產品、物流至門市,設置管理機制,並且持續追蹤商品安全訊息與健全內部舉報機制,鼓勵同仁共同參與及維護產品安全,以落實產品安全之承諾。 本公司訂有個人資料保護管理制度與政策,由各部門管理及保護客戶隱私;此外,亦設有個資安全管理小組,透過個資內部稽核、危機預防、教育訓練與認知宣導,共同為客戶的個資把關。 本公司嚴格遵守政府相關法規規定,內部制訂行銷廣告創意檢視相關作業流程,行銷內容並需經本公司專業權責單位審查後,方得以對外行銷廣宣。 產品標示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及健康之關鍵,本公司明定產品標示管理規章,確認產品標示需符合商標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或政府相關法令規定,確保產品標示及服務資訊之透明性和安全性。 本公司事業部門對於經銷客戶均有業務專員擔任服務窗口,不定期主動查核確認各項客戶政策之執行情形與接受客戶申訴與處理,並協助第一線業務同仁處理客戶申訴案件,做好維護客戶權益工作。 本公司設有愛用者服務中心,透過多元管道(0800專線、官網、服務信箱、通路回饋等)傾聽消費者聲音,及提供消費者產品諮詢及服務。針對消費者反應的品質爭議案件,我們以消費者保護法為基礎進行溝通協商,期望在法律規範下,取得合理及圓滿的結果。 |
無 | |||||||||||||||||||||||||||
(六)公司是否訂定供應商管理政策,要求供應商在環保、職業安全衛生或勞動人權 等議題遵循相關規範,及其實施情形? |
|
無 | |||||||||||||||||||||||||||
五、公司是否參考國際通用之報告書編製準則或指引,編製永續報告書等揭露公司非財務資訊之報告書?前揭報告書是否取得第三方驗證單位之確信或保證意見? | 本公司每年彙編永續報告書,揭露推動永續發展之情形,報告書以「上市公司編制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及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發布之最新版GRI準則(GRI Standards)為編製依據,輔以食品製造業補充指標等策略方針進行撰寫。並委託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對永續報告書,按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所發佈確信準則公報第3000號「非屬歷史性財務資訊查核或核閱之確信案件」進行獨立有限確信 (limited assurance)。永續報告書可在統一企業官網和永續發展網站下載瀏覽。 | 無 | |||||||||||||||||||||||||||
六、公司如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定有本身之永續發展守則者,請敘明其運作與所定守則之差異情形: 本公司遵行自訂之永續發展實務守則運行,並無重大差異。 |
|||||||||||||||||||||||||||||
七、其他有助於暸解推動永續發執行情形之重要資訊: (一)產品面:
註: 依臺灣證券交易所發佈之「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本公司依產業別需加強揭露之永續指標,數據尚未經會計師確信,最終數字請參考2024年永續報告書。 |
註一:
重大議題 | 風險評估項目 | 說明 |
---|---|---|
環境 | 環境及氣候變遷風險(環安) |
|
社會 | 職業安全(工安) |
|
食品安全(食安) |
|
|
公司治理 | 社會經濟與法令遵循 |
|
強化董事職能 |
|
|
利害關係人溝通 |
|
(七) 氣候相關資訊
氣候相關資訊執行情形:項目 | 執行情形建議內容 |
---|---|
1.敘明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監督及治理。 | 1.本公司總經理統籌監督「永續發展委員會」進行永續發展相關議題的控管,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擬定企業的永續政策、各功能群組關鍵績效指標、目標、計畫以及審核執行績效,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推動及強化永續發展執行事宜(包括氣候相關議題),並每年度向董事會呈報各功能群的執行狀況。委員會下設有環境群組,負責環境管理制度、環境法規之遵循、評估提升資源使用率及氣候變遷因應機制,並不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討論,以達成環境永續之目標。 |
2.敘明所辨識之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財務(短期、中期、長期)。 | 2.本公司透過三個階段:食品製造業氣候相關風險及議題蒐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盤點、關鍵氣候風險與機會確認,整理出五項重大氣候風險與一大機會,評估短期、中期、長期影響及調適管理策略詳如附表一。 |
3.敘明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 3.本公司針對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的影響如附表一之財務影響。 |
4.敘明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 4.董事會為本公司風險管理的最高管理單位,負責核准、審視、監督公司風險管理政策,以遵循法令,確保風險管理之有效性,推動並落實整體風險管理為目標。此外,本公司於民國109年經董事會通過「風險管理政策」,以作為本公司風險管理之主要依據。為綜理整體之風險管理,另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評估內外部環境變化與依據董事會之決議,設定風險控管之優先順序及管理重點,包含氣候變遷可能帶來之實體與轉型風險。各風險類別權責單位負責風險監控,設定執行方案及因應措施,透過定期評估,以防範及控管相關風險。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每年定期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提出風險管理政策執行情形之報告,並提出必要之改善建議。相關資訊詳如附表二。 |
5.若使用情境分析評估面對氣候變遷風險之韌性,應說明所使用之情境、參數、假設、分析因子及主要財務影響。 | 5.目前法令尚未規定需揭露情境分析,本公司目前尚未使用情境分析作為評估工具,公司內部討論評估與規劃執行中。 |
6.若有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說明該計畫內容,及用於辨識及管理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之指標與目標。 | 6.本公司因應管理氣候風險之調適管理運作情形如附表一之調適管理策略、指標及目標。 |
7.若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規劃工具,應說明價格制定基礎。 | 7.為強化內部同仁對碳有價化的認知,自 2024 年 1 月起,統一企業正式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依循環境部之碳費標準,以 300 元 / 噸 CO2e 做為內部碳費的基準,由總公司向事業部收取碳費,並納入碳費基金,制定碳費目的:將碳成本納入我們的投資和營運決策中。特別是,內部碳價格被納入成本效益分析中以評估投資以評估投資,例如節能技術、綠建築認證、改造專案等;統一公司制定減碳目標,2030對比2005年(23.6萬噸)下降38%,2024年合計節電減量8220.22千度,天然氣減量1839.45千立方公尺,在2024年各總廠平均節電率達2.17%,實際2024年對比2005下降28%(下降6.66萬噸),每噸300元計算,合計節省 1998萬元。 |
8.若有設定氣候相關目標,應說明所涵蓋之活動、溫室氣體排放 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等資訊; 若使用碳抵換或再生 能源憑證(RECs)以達 成相關目標,應說明 所抵換之減碳額度來 源及數量或再生能源 憑證(RECs)數量。 |
|
9.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與減量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 | 另填於 1-1 及1-2。 |
1-1最近二年度合併公司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
1-1-1溫室氣體盤查資訊2023年(公噸CO2e) | 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公噸CO 2 e/百萬元) | 2024年(公噸CO2e) | 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公噸CO 2 e/百萬元) | ||
---|---|---|---|---|---|
本公司 | 範疇一 | 64,903 | 3.48 | 62,459 | 3.32 |
範疇二 | 64,903 | 106,789 | |||
小計 | 64,903 | 169,248 | |||
本公司 | 範疇一 | 938,626 | 4.76 | ||
範疇二 | 2,023,487 | ||||
小計 | 2,962,114 | ||||
總計 | 3,131,362 |
1-1-2溫室氣體確信資訊
母公司 | 2023排放量(公噸CO2e) | 2023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公噸 CO2e/百萬元) | 2024排放量(公噸CO2e) | 2024溫室氣體排放 密集度(公噸 CO2e/百萬元) |
---|---|---|---|---|
範疇一 | 64,903 | 1.34 | 62,459 | 1.23 |
範疇二 | 104,018 | 2.14 | 106,789 | 2.09 |
範疇三 | 1,398,218 | 28.78 | 1,481,601 | 29.06 |
合計 | 1,567,140 | 32.25 | 1,650,849 | 32.38 |
2024年揭露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1,650,849 公噸CO2e,經確信機構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採 ISO 14064-3 準則查證,查證意見範疇一及二為合理保證,範疇三為有限保證。
本公司2023年揭露溫室氣體總排放量1,567,140公噸CO2e,經確信機構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採 ISO 14064-3 準則查證,查證意見範疇一及二為合理保證,範疇三為有限保證,部份重要子公司完成查證,但全部子公司規劃在2027年才會完成確信。
2.本公司範疇一、二、三類別及排放量請參考附表四
1-2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
附表一
氣候風險與機會 | 對統一企業的潛在影響 | 影響期程 | 財務影響 | 調適管理策略 | 指標及目標 |
---|---|---|---|---|---|
實體風險 颱風、洪水、乾旱等 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面臨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機率提高,可能因為乾旱 缺水,導致原物料供應鏈中斷,或是需要增加原物 料、產品倉儲的天數;此外,極端天氣可能會導致 我們的廠房設備受損、原料或產品損失、道路中斷 導致原物料或產品運輸困難,也可能會導致停電或 停水的情況,影響產品的生產。 | 短期 (小於三年 ) |
|
|
|
轉型風險 現有產品和服務的 要求及監管 |
隨著對於永續產品日漸重視,可能會在產品標示上 進行相關的規範,或是要求包材塑膠減量及產品碳 足跡的調查。若我們的產品標示未符合相關規範, 可能導致違規必須繳納罰款,而產品包材的減塑計 畫及碳管理工具的導入,會提高我們的研發及產品 碳管理的成本。 | 中期 (三年至五年) |
|
|
|
轉型風險 氣候相關政策 |
目前政府因應全球淨零轉型,逐步加強溫室氣體排
放管理與再生能源設置相關法規,2023 年台灣正式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確認將於 2026 年正式課徵碳費,統一企業預期將會受到碳費影響,造成生產成本增加。 此外除了既有的能源大戶設置再生能源規範外,台 南、台中、桃園等地方皆逐步強化地方的發展低碳 城市自治條例,規定能源使用大戶需在當地設置一 定比例之再生能源,統一企業在此三個城市皆設置 廠區進行生產,預期將增加設備設置及生產成本 |
中期 (三年至五年) |
•繳納碳費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繳納違規費用導致營業費用增加 •因應再生能源法規:
|
|
•2020~2024 年各總廠年度平均節電率皆 >1%(2024年平均節電率2.17%) ﹡類別1-2碳排放密集度每年降低1.5%(排放密集度= 碳排放(噸)/營收(千萬元)) |
轉型風險 利害關係人關注 |
•外部 NPO、NGO 組織積極倡議和推動減碳、減塑產品及相關作為,促進消費者永續意識提升,改變消費者消費行為,若我們未能即時因應與推出相關產品,可能影響我們的產品銷售。 •面對眾多永續評比的壓力,若永續倡議評比成績 不佳,可能影響投資人投資意願,亦可能影響消 費者之品牌認同感。 |
中期 (三年至五年) |
•因永續面向作為表現不佳,導致投資人投資意願降低,進而導致借款成本增加 •因永續品牌形象不佳或缺少永續性產品,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導致營收減少 |
|
|
轉型風險 原物料管理韌性 |
氣候變遷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可能影響原物料供貨的即時性與穩定性, 導致原物料成本增加或造成原物料供應鏈中斷,因 此我們須提升原物料來源的多樣性,增加供應鏈貨 源的穩定性以因應不同風險情況。 | 中期 (三年至五年) |
|
|
|
機會 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
統一企業持續以製程改善提升產品良率並減少產生 食物廢棄物,同時,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及減量, 以提升廢棄物處理效率,促進開創新市場的機會, 並可減少廢棄物的處理成本。 | 短期 (小於三年 ) |
|
|
廢棄物資源回收率在 95.0%以上 |
附表二
風險類別 | 風險說明 | 風險管理調適運作情形 |
---|---|---|
環境及氣候變遷風險(環安) |
|
|
附表三
2024目標 | 2024年目標達成情況 | 短期目標(2025年) | 中長期目標(2030年) |
---|---|---|---|
|
|
|
範疇1及2,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38% |
生產廠區廢棄物資源回收率維持95%以上 | 生產廠區廢棄物資源回收率95.70% | 生產廠區廢棄物資源回收率維持95%以上 | 生產廠區廢棄物資源回收率達95%以上 |
COD 平均濃度小48mg/L | COD 平均濃度45.07mg/L | COD 平均濃度小於48mg/L | 平均濃度小於40mg/L |
原物料利用率持續提升: -黃豆產出率為97.50% -茶葉產出率為96.00% -鮮乳產出率為96.82% |
-黃豆 96.07%,未達標, 使用豆種因氣候差異影響生長狀況,豆汁萃出率明顯下降。 -茶葉 95.23%,未達標,茶葉屬農產品,今年茶葉的淬汁率較去年下降。 -鮮乳出率為96.53%,未達標,2024年鮮乳產量下降5.53%,導致生產製程中的固定損耗影響產出率下降。 |
原物料利用率持續提升: -黃豆產出率為96.50% -茶葉產出率為95.50% -鮮乳產出率為96.70% |
原物料利用率持續提升 |
|
節省1.42千噸淡水使用 2024年取水密集度0.90百萬公升/千萬元(營業收入) |
|
取水密集度<1.00百萬公升/千萬元(營業收入)。 |
附表四
2024年統一企業體排放類別及排放量(資料涵蓋範圍請參閱2024年報第63頁)
排放源 | 排放量(公噸CO2e) | |
---|---|---|
直接排放源 | 範疇一 | 62,459 |
間接排放源 | 範疇二 | 106,789 |
範疇三 | 1,481,601 |
排放源 | 排放量(公噸CO2e) | |
---|---|---|
範疇一(類別1) | 固定排放 | 53,143 |
移動排放 | 422 | |
製程排放 | 446 | |
逸散排放 | 8,4489 | |
範疇二(類別2) | 外購電力 | 103,109 |
外購能源 | 3,680 |
排放源 | 排放量(公噸CO2e) | |
---|---|---|
範疇三(類別3) | 上游的運輸與配送 | 63,418 |
下游的運輸與配送 | 45,055 | |
員工通勤 | 3,380 | |
商務旅行 | 973 | |
範疇三(類別4) | 購買的商品 | 1,035,013 |
處置固態和液態廢棄物 | 2,659 | |
範疇三(類別5) | 下游租賃資產 | 11,906 |
投資 | 319,197 |